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多省市密集出台稳楼市政策,以及各地楼市政策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
本文目录一览:
降低预售条件、放松预售资金监管!又有两地出台措施纾困房企
1、月23日,武汉、长春均出台政策措施,主要包括降低预售标准,放松预售资金监管等,其中长春更是提出对新销售商品房暂停预售资金监管。另外,武汉六项措施中除了五项支持房企外,还在需求方面给予支持,即外地购房人因疫情影响缓缴社保或个税不超过6个月的可视为连续缴纳。
2、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表示,房地产项目预售资金监管一般占总预售金的30%~40%,如果预售资金监管比例下降10%,将有助于缓解房企资金紧张局面。目前各地主要是调整预售资金监管办法,包括加快审批效率,解控资金监管比例,银行保函等额替代等方式,对缓解房企资金紧张的影响有限。 不过,也有一些城市在加强监管。
3、可是,在目前个别地方放松楼市调控呼声乍起、甚至有个别地方试探性松绑之后又撤回的情况下,海南省在全省层面明确表示坚持调控方向不动摇,无疑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,防止市场波动和房价反弹。需要指出的是,继续采取这些符合调控方向的政策措施,与帮助房企度过暂时困难、为企业纾困并不矛盾。
住建部详解明年楼市调控重点,释放四大信号
1、住建部详解明年楼市调控重点,释放四大信号 如何促进房地产业的良性循环?住建部部长王蒙徽近日提出四点:第一,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;第二增强调控政策协调性精准性;第三,坚决有力处置个别头部房地产企业房地产项目逾期交付风险;第四,持续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。
2、月24日,住建部再次为2022年房地产发展定调,在“房住不炒”主基调下,因时制宜给出了政策方向。事实上,相关部门的多次表态,既体现出行业出现的阶段性问题需要解决,又相当于再度明确房地产“支柱产业”地位不变。这次发布会,全场贯穿一个“稳”字。
3、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,会议明确长期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定位,更强调“长期”,意味着房住不炒的定位不受市场周期的影响。“无论市场好与坏,后续都会坚持。这对于2020年以及未来的楼市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。
4、今年以来,不到3个月时间,住建部已实地调研、督导或者约谈了13个城市。住建部“敲打”“提醒”的范围也从一线向二线乃至三四线城市扩大。这样的形式在过去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是十分罕见的。
5、在坚持“房住不炒”的总基调下,“十四五”期间楼市调控趋向精细化。一方面,支持合理自住需求,遏制投资投机性需求;另一方面,将调控重点指向“人口流入多、房价高的城市”。近日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下称“十四五”规划)发布。
6、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提到2020年楼市调控的几大任务,包括坚持“房住不炒”定位,着力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,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等。关于“房住不炒”的基调,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要坚持“房子是用来住的、不是用来炒的”的定位。
地方版国五条细则多数城市调控目标为何与收入增幅挂钩?
地方版国五条细则中,多数城市将调控目标与收入增幅挂钩,主要是为了更科学、合理地设定房价涨幅限制,以平衡房地产调控与居民收入增长的关系。具体来说:体现调控的科学性:将房价调控目标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挂钩,可以使得调控目标更加贴近实际经济情况。
广州、深圳等城市设定了房价调控目标,要求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涨幅低于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幅。青岛、南京等城市的调控目标与此相似,而上海和北京的目标则更为宏观,如上海要求保持房价基本稳定,北京目标是新建商品住房价格稳定,自住型、改善型住房纳入限价序列管理。
重庆主城区房价调控政策明确:近期,重庆实施了针对“国五条”的细则,旨在抑制房价过快上涨。根据新政策,主城区房价的增幅需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幅,确保住房市场与居民收入水平相适应。